寓教于乐

这些育儿禁忌,你触碰过几个? 当前位置: 寓教于乐

发布日期:2018-05-16 15:49:20 来源:中外亲子互动 阅读次数:
      古话说:“3岁看大,7岁看老。”意思是,从3岁孩子的各种行为做法、心理表现就能看到其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;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其中年以后的成就。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3742
 
  如今的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,恨不得在怀孕初期就将教育列上日程。孩子出生后的教育更是紧锣密鼓,给孩子购买一切的前提除了安全,就是教育。
 
微信截图_20180511094512
 
  但是,如何教育才是正确的?我不是教育专家,却也想就一些身边发生的事情,以及社会热点,谈谈我的看法。
 
  01  不要否定孩子
 
  “他笨死了,连1到10都数不清楚。”
 
图1
 
  牛牛今年9岁,已经上小学了。在稍显保守的农村,男孩的地位很高。牛牛又是家里的“独苗”,所以爷爷奶奶、父母都很宠他,要什么给什么。只是对于牛牛不够聪明这件事,终究有些无法释怀。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4124
 
  有一次,村里几个人一起聊天,提到这家孩子聪明、那家孩子聪明,就问牛牛的奶奶,孩子学习怎么样?牛牛的奶奶哼了一声说:“他笨死了,连1到10都数不清楚。”大家表示惊讶,都问孩子不是已经挺大了吗?牛牛的奶奶就回答:“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数不清楚,幼儿园都比别人多上了几年。”
 
  看法
 
  上幼儿园的时候数不清楚数字就代表笨吗?幼儿园多上几年就是笨的表现吗?上幼儿园不聪明就代表以后都不聪明吗?且不说这种论调是否正确,仅就这种否定孩子的做法,我就不认同。
 
微信截图_20180511094005
 
  我认为,无论孩子是否聪明,诸如这种“笨死了”之类的否定孩子的话最好不要说,不在孩子面前说,更不要在外人面前说。专家认为,经常对孩子说一些负面的话,很容易让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,比如“说孩子笨,孩子就越笨”的现象确实存在。
 
  家人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肯定,那么孩子该如何建立起自信?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4016
 
  02  不要纵容孩子
 
  “小孩太小,我管不了。”
 
  前两年,网上有一则新闻很热:列车员发现卧铺车厢有3个孩子吃东西乱扔垃圾,就希望同行的家长管好孩子,不要乱扔垃圾。一位家长不干了,说:“孩子太小,我管不了。”列成员表示:“就是太小,才让他们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,不然长大了你还怎么教?”这家长立刻反驳:“我们不乱扔垃圾,你还不下岗了?你就是一个扫地的。”
 
  看法
 
  这则新闻刚曝光时,网上掀起了一阵热议。大多数网友认为,家长的作风、教育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。甚至有网友直接表示,从这样的家长身上就能看到孩子以后的样子。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4418
 
  我的感受与网友差不多,另外也为家长对孩子的纵容感到不可思议。其实,这种纵容并不罕见,比如孩子看中了某个玩具就非要家长买,不买就不走、就大吵大闹;孩子对长辈爱答不理,甚至不耐烦,对着长辈翻白眼;孩子饭桌上总是吃“独食”,喜欢的就恨不得自己一个人吃光……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。
 
  当然,如今人们的物质条件丰富了,孩子想要买玩具、买书、买衣服等物质需求,家长满足了也无伤大雅。但长此以往容易养成孩子骄奢的性格,毕竟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,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随便拿出5个亿。
 
动图1
 
  在尊敬长辈、学会分享等等品格的培养上,家长不应该放松,更不应该等。如果什么道理都想等孩子大了以后自己懂,那么结果也许会是最不想看到的那种!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4232
 
  03   不要压迫孩子
 
  “周六上语文、数学、外语辅导班,周日上午学琴”
 
图3
 
  最近,人民日报发布的关于校外培训的调查显示,教育部倡导给孩子减负,但家长却忧虑“没有作业加强巩固,课堂上学的知识能掌握吗?”更有家长明确表示:“孩子主要的课外负担集中在周末。”比如,周六要上语文、数学、外语辅导班,周日上午要学琴。而孩子基本能接受,并不觉得累。
 
图3-1
 
  另外一篇在朋友圈流行的《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》一文中提到一些幼儿园孩子简历,让不少人感慨自己的学历不如幼儿园孩子:
 
  “继承了复旦硕士老妈的语言能力,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,一岁熟练表达意愿,旅途中还会主动和美国的游客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夫人……”
 
  "拥有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数学基因,中班时就能进行百以内的混合运算,也知道小数、分数和负数……"
 
  "托班的时候就学会了时间管理,懂得核反应堆、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,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,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,会用Swift语言编写代码……"
 
  看法
 
  看到调查结果时,我暗自庆幸自己早出生了那么多年,不必在童年时代承受那么沉重的学业;看到朋友圈这篇文章时,我差点儿对自己十多年的学业经历感到怀疑。
 
  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也许是个伪命题,但依然被大多数家长所信服。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学些知识、多学些技能,让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可以更加顺畅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。
 
 
  我也相信“技多不压身”,多学些知识和技能并没有不好,但前提是适合孩子的年龄、身心,更重要的是孩子喜欢。
 
  我接触的一些家长对待这方面就很理智,他们认为特长技能得看孩子喜欢什么,不能强迫其学习,也没必要学得太多。另一方面,高考早已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,孩子不一定要上清华、北大,或是出国留学哈佛、剑桥。考得上大学最好,不然学一门技能保自己一生衣食无忧也可。
 
微信截图_20180511094453
 
  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知道,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们都懂得,年轻父母们何必让“望子成龙”“望女成凤”的心态变成压迫孩子的利器呢?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4805
 
  时至今日,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,还是会觉得很快乐,因为那或许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。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,他们在以后,是否也可以快乐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呢?回忆起的童年里究竟是池塘、榕树、知了、秋千,还是学习、学习、学习?
 
微信图片_20180511093539